“不”这个字为什么组句就变调了?

不(bù)这个字的正确读音 百度了下这个字也不是多音字 [图片] 但是为啥我们说:不(bú)要、不要走、不错、等词都是发的二声 像:不(bù)喜欢、不…
关注者
14
被浏览
12,768

6 个回答

有意思的是韩语中“不”字也根据后面的字有音变,例如:불만(不滿),불가(不可), 和 부족(不足),부지(不知)

以下转自“果壳问答”,作者:口耳之学。

“一”和“不”的变调,是现代汉语语音中常提到的“语流音变”当中的两个典型。它们在不同声调的字前面,自己的声调会发生变化,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

一、什么是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就是某些字的声调在语流中受到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有:

1、“一”的变调。“一”单独念、作序数词(如第一名)以及在其它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杀一儆百,陈一冰,一本分数线)读本调一声,后接动词量词等与“一”构成语法关系时,根据后字声调变调。后字是四声时,一读二声;后字是一二三声时,一读四声。

2、“不”的变调。与“一”类似,根据后字变调,后字是一二三声时,“不”读四声;后字是四声时,“不”读二声。

3、三声变调。两个三声字相连时,前一个读如二声。比如:火腿、马厂、雨伞等。多个三声字连续出现时,根据语义语法关系切分来确定“连调组”,分组变调。比如“索马里”,因为整体作为一个语素,内部没有什么可切分的关系,所以可以除最后一个字外前面都读如二声。又比如“我敢洗冷水澡”,一般“洗”和“澡”保留三声,其余读如二声。

4、“七”和“八”的变调以往曾经作为一种变调规则提出(比如本山大叔的“树上骑个猴”和“树上七个猴”的问题),但这些年来“七”“八”的变调似乎正在消退,人们慢慢地不再提这两个字的变调问题了。

5、一般如果说“音变”的话(不限于语流音变),还会包括“轻声”和“儿化”,但个人认为这两者与“语流”中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关系不大,在此不细说了。

二、为什么会变调

1、主要是为了韵律上的谐调,扬抑上的均衡。比如“一”和“不”的变调,后字高或升高时,“一”“不”下降,后字下降时,“一”“不”上升。

2、其实也是一种方言的习惯。关于韵律、扬抑的审美和习惯,各个方言都是不一样的,普通话作此规定,是基于“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原则的。现实生活中的语流音变现象远比这要丰富和复杂,各有各的说法。普通话规则只是从它的基础方言中挑出了这几条比较稳定和明确的而已。你自己的方言一定有自己的连调习惯,可以想想看。甚至有些方言中的音,在连调组中的“变调”读音,反而才是“正音”。

三、字典词典为什么不标

这是一直以来字词典编写的惯例。仔细看一下字典词典包括成语词典前面的“说明”和“凡例”,都会提到“变调不标”这个原则。就是生活中有语流音变的字,在词典当中一律标本调,不标变调。所以对待这种字,请不要以为词典上标的是“标准音”,应该那么读。实际上是词典没有反映实际的规则。这是有意为之的。

个人猜测,词典不标变调,可能是出于以下考虑:

1、生活可以变调的字不只这些,如果标了,谁该标谁不该标范围就不好掌握了。
2、这几个明确可以变调的字,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定会变的(例子见上),而有些具体用例中该不该变,不太好确定。(比如“决一死战”“浮一大白”中的“一”是变还不变?虽然像“浮一大白”这样的词并不常用,但是词典是要为每一个具体的词负责的)。

词典编纂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简单枯燥,要为每个词负责,常为了一个词恨不得皓首穷经,结果还是会有许多人不满意。《现代汉语词典》从初版到现在,在改版中不断改进,不但标出了离合词,新版还标了词性。学汉语专业的人都会明白“标词性”这三个字意味着多么巨大的挑战,汉语是一种“形式法”相当自由的语言,词性的断定是非常困难的。果然,标注了词性之后引来很多非议。总而言之,词典编纂的难度和所需要的付出都是巨大的。当年赵元任先生的四大助手(都是中国语言学界大神级的人物)之一的丁声树先生,声名远播,但与其它许多同代语言学家相比,著作并不算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将大量的精力的才华都献给了《现代汉语词典》。词典的使用者们可能很少有人会去注意扉页上的“编委”,但那真的是一批可爱可敬的人。

扯远了,主要就是想说,每当词典要决定“标注某事”时,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大概齐一说容易,对每一个词负责时,就会觉得恨不得每个词都是特例,一点儿规律也没有。因此许多东西“不标”,反倒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四、连读变调从什么时代开始的?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没有考察过,瞎猜一下,个人觉得可能从汉语有声调起就应该有这种现象吧。但具体到“一”“不”的变调,就实在不能猜了。如果可以,不知能否问问我非常敬重的@清洁工

入声归并的不合理性,后世非要给不合理的便音给出一个规则,就只能用变调来解释了。等你明白“人为规定”的含义,就会知道这没什么好研究的。其实语言的发展,本不该有这么多人为规定。看看英语对发音流变得开放态度吧。中国这方面学术问题被政治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