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源动力及其他(生活悟说)

      殷建军

      30年前,我也曾参加高考,高考第二天,《中学生知识报》寄来样报,一篇豪情万丈的《独木桥上的宣言》见诸报端。要是在平时,我自然是要在安化一中紫翎文学社的社员中传阅一番,变成铅字的喜悦溢于言表。文章里“走过独木桥未必海阔天空,掉下去不一定汪洋大海”,多少有点壮怀激烈,要知道,在当时,对于一小城镇的学生来说,除了招工、接班,上大学成为成才的“独木桥”。而对于这个独木桥,我们多少有些桀骜不驯。那一天尚在高考,这篇文章只有我自己欣赏。

      没过多久,我的很多掉下独木桥的同学纷纷选择了复读。他们一边唱着《小芳》《水手》,去给接下来的365天以慰藉、以前行的勇气。

      很多年以后,我认识了北师大博士周延前,他多年潜心研究“源动力”,他说这就是“源动力”的一种,只是,很多人可以自我修复,很多人需要借助外力。唱个歌就可以找回“源动力”,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是我相信。至少唱歌的时候排出了不少废气,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如果说高三是为父母亲读的,那么高四一定是为自己读的。经历了高考,人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我有一个表哥,长我三岁,我中考时他就开始高考,我高考时,他和我一起进的考场。那一年他终于考上了武汉的某水利学院。他们家并不富裕,每一年开学前,他的父亲就赶着一头猪往镇上跑,换来的钱就全都塞进了他的口袋。很多年以后聊起,他告诉我,用那些皱皱巴巴的钱的时候,他的心就疼。高中六年,硬是赶走了六头猪。他当时就发誓,以后一定要让父母住最好的房子,吃最好的菜肴。他很努力,后来了升了职加了薪,还找到了贤惠的妻子。只是他的父亲没能搬进他的新房子就走了,母亲至今还惦记着养猪,她说:“养头猪在家,心里就不慌了。”

      表哥复读了3年,换了3所学校,先是在镇上的农校,后来去了一个没有资质的补习所,再后来去了县城。他说,在当时,选择复读学校是一件很难的事。他们套路很多,师资良莠不齐,他就是这样一路磕磕碰碰平平仄仄走过来的。毕竟,这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了。

      30年弹指一瞬,如今我已经年近半百,表哥更是年过半百。我留在了省城,表哥前几年去了北上广。高考虽不再是“独木桥”,然而,在各地,高考复读学校质量仍参差不齐,整个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那么如何选择呢?表哥说,应该去学校看看,找那些人气高的学校。我深以为然。我有一个习惯,当找不到地吃饭的时候,我就往人多的地方跑,人多的店剩菜就少,至少可以吃到最新鲜的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