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周年城市印象:南京城种满梧桐树只为表白?

腾讯房产南京站(孙誉纾 陈泓铭) 电影《建军大业》中,霍建华所饰演的蒋介石踱至窗前说:“美龄小姐啊,喜欢法国梧桐,要把这南京城种满梧桐树。”
众所周知,南京市区大面积种植梧桐树,夏季走在梧桐树下非常凉快,同时也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因为宋美龄十分喜爱法国梧桐,蒋介石便命人在南京城种满了法国梧桐,而美龄宫及周边的法国梧桐是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宝石项链。
图片
但这个传说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法国梧桐是经历了多年的种植,才遍布南京城,并非是为了表白美龄小姐而种,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闻慧斌处长也作出解答:梧桐树“项链”与“蒋宋恋”没有任何关系,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蒋介石授意建筑师将美龄宫设计成项链形状。
美龄宫的闻名,是从一张梧桐树的照片开始的。从空中俯视,两边的主路的梧桐树,将美龄宫包围在水滴状梧桐树的中心,由陵园路的梧桐树串起,犹如一串镶有绿宝石吊坠的项链。
图片
美龄宫于1932建成,细节无一不精致典雅,更有集中供暖和全瓷浴室,堪称中西结合的建筑典范。2012年12月,美龄宫迎来了80年来的首次大修,根据始建时的设计图,对每一层都进行了修复和还原,重现了美龄宫原来的模样,里面的陈设保持了当年的情形,适合一边品尝“第一夫人咖啡”一边欣赏。
南京,曾为六朝古都,自带金陵帝王气和岁月沉淀的内涵,与内陆三四线城市比,它繁荣而不孤高,平易近人;较之北上广深,它不失优雅,更具风情。
金戈铁马的偏安与亡国都镌刻在了南京的老城墙上,始建于1366年的南京明城墙,在650余年的沧桑岁月中,成长为一部砖石砌成的史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生活的改变,寄托着南京人珍贵的历史记忆。
图片
南京玄武门
摄影师:李一行
据老南京人介绍,20年前城墙损毁得特别严重,年久失修,当时城墙底下的藏兵洞还有很多拾荒者在里面居住。现在城墙已经修复一新,变成了南京的标志性建筑,除了游客参观以外,每年也会有很多趣味活动在城墙举办,比如腾讯大苏网的【城墙跑】,一年一度的亲子快乐跑,让大家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在不断铭记历史、感念现在的幸福生活。
图片
图片
2018年腾讯大苏网城墙乐跑
图片来源:腾讯大苏网企鹅社区
1968年9月30日,南京跨江铁路桥先行通车,同年12月29日,公路桥竣工通车,南京长江大桥全线贯通。南京长江大桥的竣工使火车过江时间由过去靠轮渡的1.5小时缩短为2分钟。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乃至江苏省的交通要道,据2011年的统计,大桥日均通过汽车8万辆,列车200余次,桥下日均通过船舶2300余艘。
图片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时照片
图片来源:南京市档案局
2016年,已经连续工作了48年的长江大桥封闭整修,历时26个月,201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大修完工通车。
复通前3天的公众开放日,20余万人到访参观,好评如潮。现在,长江大桥仍是桥北人民通往市中心的主要通道,也是很多游客来南京必须打卡的地方之一!
图片
通车后的南京长江大桥
摄影师:黄哲成
2017年8月,美国CNN新闻频道这样报道了一座半个世纪前建造的大桥:
中国可能拥有世界上最长和最高的大桥,但它们都不如南京长江大桥更具开创意义。当南京的这座双层大桥在1968年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它被视为一种创举。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是新中国在没有任何外国建筑师帮助下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首座现代化大桥。
图片
通车后南京市民纷纷前往南京长江大桥打卡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
过了长江大桥便是浦口区,建于1914年的百年老站——浦口火车站就位于此。
浦口火车站除了是《背影》的故事发生地,1919年春,毛泽东送湖南留法学生去上海,还在这里丢失过一双布鞋。火车站的建筑都是原汁原味的英式房子,又靠近码头,复古怀旧的的风貌吸引了许多剧组,《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致青春》等知名影视剧作都曾在此取景。
最近,我们不得不跟这座百年老站说再见了。2018年3月19日,浦口火车站(南京北站)已动工改造,部分区域已经不对外开放,尤其是游客最想去的站台。这座车站将被改造为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浦口火车站民国风情园,预计
2020
年改造完成。
图片
浦口火车站(原南京北站)走廊
摄影师:李一行彩色胶片拍摄
图片
浦口火车站(原南京北站)站台
摄影师:陈泓铭黑白胶片拍摄
想要去浦口火车站,一般都是从中山码头坐轮渡,这也成了文艺青年的热门旅行路线。中山码头也叫下关码头,曾经由下关至浦口的航线被称为“关浦线”,最早可追溯至清末宣统二年,现在名为“宁浦线”。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南京经济的复苏,作为当时渡江的唯一通道,中山码头运输较为繁忙。高峰期日航约150班次。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轮渡的过江需求极大缓解,中山码头的客流量也迅速下降。
除了单程十分钟的摆渡,中山码头还运营着多条旅游线路,加之新筑的复古主楼,俨然成为长江风景带的点睛之笔。
图片
中山码头汽渡
摄影师:陈泓铭黑白胶片拍摄
图片
在江北眺望中山码头
摄影师:陈泓铭
图片
在中山52汽渡上眺望中山码头
摄影师:陈泓铭
说完了中山码头,再来看看不远处的河西新区,河西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第一个先整体统一规划、后组织实施的城市区域,历经十几年的建设发展,逐步成为南京主城的重要板块。
1982年时,河西只有煤灰和黄泥堆砌成的土路。80年代末,河西才有了第一条水泥路——4米宽的江东路。
2010年2月11日南京成功申办2014年青奥会,青奥会主赛场、青奥村落户河西新城,为河西新一轮创新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图片
河西青奥村
摄影师:陈泓铭
如今,河西CBD已集聚各类金融及准金融机构340家,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90家,证券类金融机构27家,保险类金融机构35家,各类准金融机构88家。
图片
河西商务区
摄影师:黄哲成
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务区以后,区域内的房价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2016年葛洲坝地产以45213元/平的楼面地价拿下河西南G14地块,将河西二手房价格推向新高。目前河西区域新房较少,均需摇号,中签率极低。
紧邻河西商务区的江东门纪念馆,承载着全体中华民族同胞们难以忘怀的伤痛和记忆。
1937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国都南京沦陷,其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30万以上中国军民遭遇残害。
1985年8月15日,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建成了一所纪念性的博物馆。
图片
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是中国人民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市都会举办全城悼念活动,江东门纪念馆也会举办公祭仪式,降半旗、警笛长鸣、驻足默哀,整个南京市的市民都会在这一天纪念死难者同胞,故去的同胞们已成为了历史,新一代的同胞们更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图片
2019年12月13日南京公祭仪式
摄影:崔晓、毛劲松、林琨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经过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70年前那个浴火重生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来,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京也在不断变化,2019年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第二年,也是专门针对青年大学生的“宁聚计划”实施第二年。去年南京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专以上人群34.15万人,增幅达60.1%,平均每天有近千名大学生落户南京。一年逾34万大学生在宁就业,正如总理在江苏南京考察时说:“南京这座城市是开放的,有活力的”, “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南京在伴随祖国成长的历程中,也在发展得越来越好!
图片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70年来,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迎来了我们今天空前繁华的现代都市,作为城市、国家的一分子,我们都应该铭记历史、感恩生活,为城市发展和祖国繁荣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