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è]
汉语文字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页(拼音:yè)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5]。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上部像人头,下像人身。“页”本义为人头。“页”也表示书页的意义,通“叶(葉)”,表示书册中的一面或一张。又用为为量词,用于书籍、报刊的印刷纸张。 [13]
“页”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28。用“页”作意符的字大都与头有关,如:额、颜、颈、领。 [14]
中文名
拼    音
繁    体
部    首
五    笔
DMU [1]
仓    颉
MBO [1]
郑    码
GO [1]
笔    顺
横、撇、竖、横折、撇、点
字    级
一级(编号:0393) [5]
平水韵
入声九屑 [6]
异体字
𩑋、䈎
注音字母
ㄧㄝˋ
笔画数
6+0(部首+部首外)
统一码
9875 [1]
国标码
D2B3
造字法
象形字
字形结构
独体结构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象形字。“页”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是一个人跪坐的样子(图1、2),突出了这个人的头部以及头上的毛发,实际上这个字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人头,这个意义上的“页”在《广韵》中注为胡结切,类推拼音是xié。金文的形体大致和甲骨文相似,人成半坐姿态(图3-6),人的头部以眼睛来代表,眼睛上方还有毛发,凸现了头部。小篆(图8)的形体基于金文进行了省略改变,上面表示人头,下面表示人身,头部有些看不出来了。隶书(图9棵凶篮、10)和简化字基本丧失了形象性特征,只能依据前面的甲骨文金文形体比较出各个部分的演变和所指。后来又根据草书将“頁”简化为如今的简体“页”字。
从形体的分析来看,“页”字的本义是人头。有研究者认为:页、𦣻、首应为一字,页像头和身,𦣻只像头,首像头及头发,三者只是小异。“页”表示人头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了,但在一些以“页”作为构字部件订只的汉字中仍然保留了这个含义。“页”实际和“首”具有同源关系,例如“顶”“领”“颈”“额”“头(頭)”“颠”,等等,这样一些字都是形声字,它们都是以“页”作为形符,表示头、首这个义类,而头、首引申又有顶部、上方、高处的含义。
至于后来“页”字逐渐转变为量词,表示“书页再删”“册页”等的意思,则姜乎欠去是因为在古懂影页代循懂巴“页”字和“(葉)”字的读音相近的缘故。“书页”的“页催请订”本作“叶(葉)”,书写用的纸张薄如树叶,所以把一张(一片)称为一叶,后来就假“页”为“叶”了。在现代汉语中,“页习体请”的假借义成为常见的义项,而“页”的本义(头)只能在构成文字的偏旁里才能体现。 [12-13]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篇;张(指书、画、纸等)
page;
paper
叶圣陶《乡里善人》:“‘有缺页吗?’书庄伙计的头凑了过来。‘有缺页可以给你老先生补来。’”
扉页;插页;画页;活页
电脑上的一个界面
网页;页面;主页
(Yè)姓氏用字
量词
旧时指单面印刷的书本中的一张纸,现一般指两面印刷的书本中一张纸的一面,但作为印刷术语时仍指一张
page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九:“时间在日历上一页一页扯去。”
刘绍棠《西苑草》:“一个月写两封信,见一次面。每封信一页信纸。”
陆文夫《平原的颂歌》:“十二年是一部多厚的书呀,现在该翻开第几页!”
用于薄片状物
叶圣陶《隔膜》:“我的耳际只有风声,水声,仅仅张得几页帆呢。”
王汶石《大木匠》一:“和男人们比赛割麦,在脊背上搁一页瓦,抡一上午镰刀不展腰不展腰似的。”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 [3]《汉语大词典》 [2]

古籍训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九】【页部】胡结切(xié)
页,头也。从𦣻从儿。古文䭫首如此。凡页之属皆从页。𦣻者,䭫首字也。 [7]

说文解字注

“(页)头也。从𦣻从儿。古文䭫首如此”注:按此,十二字盖后人所改窜,非许氏原文。原文当云:“页,古文䭬𩠐字如此。从𦣻,从儿”,共十一字。䭬字见下文𩠐部。䭬者,小篆,依常例当於䭬下出𩑋,解云:“古文䭬”,而以如是立文,则从𩑋之九十三文无所附,故别出𩑋为部首,正如儿即古文奇字人,亣即籀文大,而皆必别出之为部首,云“儿古文奇字人也”,云“亣,籀文大,改古文”也。皆不必再释儿字、亣字、𩑋字之义,后人乃于儿下赘之云“仁人也”,𩑋下赘之云“头也”,而倒乱其文,皆由不知许氏立言之变例故尔。𩑋部不厕𩠐部后而列于前者,蒙八篇从儿之字为次也。小篆𦣻,古文作𩠐,小篆䭬,古文作𩑋,今𣜩则𦣻用古文,䭬用“稽字”。而𦣻、𩑋、䭫皆不行矣。从𦣻儿为𩑋首字,如从气儿为欠,从目儿为见,会意。字本与䭬同音,康礼切,十五部,今音转为胡结切。
“凡页之属皆从页”注:大徐本此下有“𦣻者,䭬𩠐字也。”小徐本“𦣻”作“𩑋”。此古注谓“𩑋”即“䭬”字也,要非许语,今删。 [8]

康熙字典

【戌集下】【页部】页
(xié)《集韵》奚结切,《韵会》《正韵》胡结切,并音缬。《说文》:头也。从𦣻从儿。
又《六书故》:页即首字,不当音缬。《说文》分部分切,非。 [9]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上:U+9875;下:U+9801)

书写提示

“页”字书写演示
长横居上居中,短撇从竖中线起笔。“贝”,㇕(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方,与短撇相接;竖撇从田字格中心起笔;底部撇、点持平。 [10]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韵系
字母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开口呼
全浊
胡结切
ɣiɛt
集韵
入声
开口呼
全浊
奚结切
ɣiɛt
(参考资料:汉典 [4]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王力系统
ɣ
iet
先秦
董同龢系统
ɣ
iet
先秦
周法高系统
ɡ
et
先秦
李方桂系统
g
it
隋唐
王力系统
ɣ
iet
隋唐
董同龢系统
ɣ
iɛt
隋唐
周法高系统
ɣ
iɛt
隋唐
李方桂系统
ɣ
iet
(参考资料:汉典 [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ie
51
去声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ie
21
去声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ie
21
阴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ie
213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ie
21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iɐʔ
4
入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ieʔ
4
入声
晋语
太原
ieʔ
2
阴入
吴语
苏州
jiɪʔ
23
阳入
吴语
温州
i
323
阴入
未注明异读原因
ji
212
阳入
湘语
长沙
ie
24
入声
湘语
双峰
e
35
阴去
文读
ia
35
阴去
白读
赣语
南昌
iɛt
5
阴入
客家话
梅县
iap
5
阳入
粤语
广州
jip
2
阳入
粤语
阳江
jip
5
上阳入
闽语(闽南语)
iap
5
阳入
文读
iaʔ
5
阳入
白读
闽语(闽南语)
潮州
hieʔ
4
阳入
俗读,为“箬”训读
闽语(闽东语)
福州
xieʔ
4
阳入
闽语(闽北语)
建瓯
ŋiɛ
42
阳入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11]、汉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