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
汉语文字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职(拼音:zhí)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说文解字》训职为“记微”,即记住细微的事物。又指掌管,作名词,指所掌职事,分内当做的事,就是职业。由职业的意义又引申为职位。 [5]
中文名
拼    音
zhí
繁    体
部    首
[6]
五    笔
BKWY [3]
仓    颉
SJRC [3]
郑    码
CEJO [3]
笔    顺
横、竖、竖、横、横、提、竖、横折、横、撇、点 [6]
字    级
一级 [1](编号:2192)
平水韵
入声第十三·职 [2]
总笔画
6+5(部首+部首外)
统一码
基本区 U+804C [3]
注音字母
ㄓˊ [3]
四角码
1648₀ [3]
字形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字会意字
异体字
聀、軄、𫟉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
“职”字金文最早写作图1,左下是“”,作形旁,表示头脑;右钻希悼上为“戠(zhí)”,作声旁,指示读音。其实“戠”也有表意作用。“戠”的意思是标记,也有集中的意思。要记住事物名称或经过,必须将事物集战体誉中分类才能识别、记住。“首”“戠”两个构件组您匪会意表示用头脑记住。 [7]
战国金文(图2),字形改为从、戠声。至于为什么从耳,《说文解字·耳部》说:“职,记微也。”段玉裁对这一解释加以注释说:“记犹识也,纤微必识是曰职。”“识”的意思是指识别、知晓。段玉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职就是指负责记载细小琐事的人,作这一工作的人必须洞察、知晓周围发生的极细微的事情。洞察、知晓周围发生的极细微的事情,除了用眼睛观察以外,自然就要注意用耳朵倾听,用眼睛看要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而一个人视力所能及的范围是很有限的,所以,要想作到洞察周围发生的极细微的事情,用耳朵倾听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段玉裁在注释中又说:“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听用耳朵,所以“职”字从“耳”。
杠寻“职”字篆文战燥谅(图3)、隶书(图4)、楷书皆承金文字形而來,只有笔势变化,字形没有太大变化。汉字简化时声旁“戠”替换为“只”,就成为简化字“职”。 [5] [8]
“职”字的本义是指记住。从这个方面又可以引申为从事记载某些事情的人,这是各类工作中的一种工作,也是一种职业。由专指个别到泛指一般,这是词义发展演变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所以,“职”发展到后来,便可用来泛指掌管某一事务的职业。
“职”字表示职业的意义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由“职业”的意义又引申指职位,所谓职位就是指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如:在职,就职,辞职耻束精葛,撤职,等等朵凝。
“职”有掌管的意思,掌管一项事务,就要做相应的事情,对于掌管这一事务的人来说陵洒促,做这些事情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旧时下属面对上司时,常自称“卑职”。 [8]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语
例句
例词
zhí
名词
分内应做的工作;执行一定职务所处的地位。
duty
《尚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
《韩非子·扬权》:“周合刑名,民乃守职;去此更求,是谓大惑。”
职务;职权;尽职;官职;
天职;本职
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工作。
job;occupation
《孟子·公孙丑上》:“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八大军区司令调动时,十天都到了职。”
职业;求职;撤职;辞职
功能,效用。
《周礼·考工记·轮人》:“轮敝,三才不失职,谓之完。”
常,正常。谓正常的生活及常业。
《管子·明法解》:“孤寡老弱,不失其所职。”
《汉书·武帝纪》:“有冤失职,使者以闻。”
应纳的赋税或贡品。
tribute
《周礼·夏官·大司马》:“施贡分职,以任邦国。”
《史记·孔子世家》:“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分异姓以远方职,使无忘服。”
旧时下属对上司的自称。
《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为了这事,卑职正在为难。”
刚才;忽然。
《诗经·大雅·烝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Zhí)姓氏用字。参见“职姓”。
职掌;职典
动词
主管;掌管。
be responsible for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尽职;称职。
《新唐书·卢怀慎传》:“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
《明史·詹尔选传》:“刑官不职,但当易其人,不当侵其事。”
同“识”。认识;记。
remember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
俞樾《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二》:“无不职者,无不识也。”
形容词
常,正常。谓理所当然;常道。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杀人而死,职也。”
《汉书·季布传》:“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副词
表示主要由于某种原因。相当于“惟,只”。
《诗经·小雅·巧言》:“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左传·襄公十四年》:“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
唐·柳宗元《天爵论》:“然则圣贤之异愚也,职此而已。”
zhì
名词
通“帜”。旗帜。
通“樴”。小木桩。
《国语·周语上》:“收协职,工协革,场协入,廪协出。”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9]《汉语大字典》 [10]

古籍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十二】【耳部】之弋切(zhí)
记微也。从耳戠声。
【注釋】①職:桂馥《说文解字義證》:“經典通用从言之識,以此職為官職。②記微:王筠《说文解字句讀》:“言記職其微眇也。”③从耳:朱駿聲《说文通訓定聲》:“五官,耳與心最貫,聲人心通,故聞讀者能記。” [12]

说文解字注

【卷十二】【耳部】
“记𢼸也”注:𢼸旧作“微”,今正。记犹识也。纤微必识,是曰职。《周礼》太宰之职、大司徒之职,皆谓其所司。凡言司者,谓其善伺也。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释诂》曰:职、主也。毛传同。见《诗·悉蟀》《十月之交》。《周礼》“职方”亦作“识方”。
“从耳,戠声”注:之弋切。一部。 [4]

广韵

之翼切,入職章 ‖ 戠聲職部(zhí)
職,《爾雅》云:“職,主也,常也。”《博雅》云:“業也。”《字林》云:“記微也。”又姓,《周禮》有職方氏,其后因官爲姓。《風俗通》云:“漢有山陽令職洪。”之翼切。九。 [13]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部】 職
《广韵》之弋切。《集韵》《韵会》质力切。并音织。《说文》:记微也。徐曰:国有六职,皆主记事之微也。《增韵》:执掌也。《尔雅·释诂》:职,主也。《博雅》:职,事也。《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周礼·天官·大宰》:九曰闲民,无常职。注:谓无事业者。《史记·张丞相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注:职,主也。志,旗帜也。谓掌旗帜之官也。
又《尔雅·释诂》:职,常也。
又贡也。《左传·襄二十八年》:共其职贡。《淮南子·原道训》:海外宾伏,四夷纳职。注:职,贡也。
又专也。《诗·大雅》: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注:专由小人,名为直谅。而实善背也。
又扬子《方言》:怜职,𢙴也。言相𢙴怜者,吴越之闲谓之怜职。
又职职,多也。《庄子·至乐篇》万物职职。
又姓。《姓谱》:周礼有职方氏,后因官为氏。《风俗通》:汉山阳令职洪之后。
又《集韵》敌德切,音特。杙也。周官有职人。戚兖读。或作樴樲。
又《集韵》逸织切,音弋。义同。
又与帜同。《史记·叔孙通传》:於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注:职,音“帜”。 [11]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书写提示图
“耳”的末笔横改提。“耳”“只”宽窄相当,顶部“耳”高,底部“只”高。“耳”,框内第二个短横在横中线;末笔提,收笔于竖中线。“只”,“口”窄“八”宽;“口”,上宽下窄,底部在横中线;“八”撇笔伸向“耳”下侧,撇和点收笔持平。 [6]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ȶ
i̯ək
王力系统
ȶ
ǐək
董同龢系统
ȶ
jək
周法高系统
t
jiək
李方桂系统
t
jək
西汉
东汉
jək
jə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k
北魏后期北齐
jək
齐梁陈北周隋
jək
隋唐
高本汉系统
i̯ək
王力系统
ǐək
董同龢系统
jək
周法高系统
iek
李方桂系统
jək
陈新雄系统
ǐək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5-16]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韵系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二十四职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之翼切
tɕjək
集韵
入声
二十四职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质力切
ʨiek
入声
二十四职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逸织切
0iek
入声
二十五德
开口呼
一等
全浊
敌德切
dək
礼部韵略
入声
质力切
增韵
入声
质力切
中州音韵
入声作上声
齐微
张耻切
洪武正韵
入声
七陌
全清
之石切
tʃiək
分韵撮要
阴入
第七英影应益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tʂʅ
35
阳平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tʂʅ
213
阴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tʂʅ
21
阴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tsɿ
213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tsɿ
21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tʂəʔ
4
入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tsəʔ
4
入声
晋语
太原
tsəʔ
2
阴入
吴语
苏州
tsɤʔ
4
阴入
吴语
温州
tsei
323
阴入
湘语
长沙
tsɿ
24
入声
湘语
双峰
tʂʅ
13
阳平
赣语
南昌
tsət
5
阴入
客家话
梅县
tsət
1
阴入
粤语
广州
tʃɪk
5
上阴入
粤语
阳江
tʃɪk
24
上阴入
闽语(闽南语)
厦门
tsit
32
阴入
闽语(闽南语)
潮州
tseʔ
21
阴入
闽语(闽东语)
福州
tseiʔ
23
阴入
闽语(闽北语)
建瓯
tsi
24
阴入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 [17]、汉典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