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汉语汉字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支(拼音:zh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1]。此字始见于战国 [2]。此字本义是指脱离竹茎的竹枝,引申指植物的枝茎,后来为此义造专字“枝”;后引申指人的肢体,后来为此义造专字“肢”;又引申指支应、抗拒;还可作量词与姓氏。
(基本信息栏来源: [3]
中文名
拼    音
zhī
注    音
异体字
搘、枝
平水韵部
平声四支 [4]
部    首
总笔画
4
五    笔
fcu
仓    颉
je
郑    码
edxs
四角号码
40407
统一码
基本区 U+652F
结    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会意字
字    级
一级字 [1]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图
迎付艰会意字。《说文》:“从手持半竹。”构件寻雅应又是手的象形;全竹作字形“A”,半竹即取其一半作字形“B”,以手持半竹会离开竹子的竹枝意。战国古文字有繁简二体。繁体从又持竹,只是被又在中间隔开,上下各半竹,潦草的则下半竹作字形“C”;简体或同小篆,或半竹省作字形“D”。隶变后楷书甩厦茅颈作支,主要是笔势变化。《说文》本义是“去竹之枝”,即脱离竹茎的竹枝,引申指植物的枝茎,《诗·卫风·协良阿纸仔巴芄兰》:“芄兰之支。”后来为此义造专字枝。引申指人的肢体。云梦秦简《法律答问》 : “若折榜愚支指、胅𦡊(体)。射符”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无以动亓(其)四支而移去其疾。”后来为此义造专字肢。又引申指支应、抗拒。马王堆《战国纵横家书》:“外支秦魏之兵。”又用作量词与姓氏。以上读zhī。支“F”,楚方言,指絮语不清催体寻,读zhì。今支,春秋时山戎属国;亦古县名,在今唐山一带。以上读qí。 [2]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肢”的古字。
《易·坤》:“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
宋洪迈《夷坚甲志·犬啮张三首》:“张自是亦病,左支皆废。”
枝条。
Branch
《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刘备奔走,仅以身免」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根未着地,摧折其支,虽未刳备五脏,使身首分离,其所降诛,亦足使虏部众凶惧。”
一本旁出或一源而分流,分支。
Branch
《诗·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近支绝没有人,这是几个远族。”
分支,支流
犹枝节。
Minor
庄子·列御寇》:“从事华辞,以支为旨。”
恽敬《舅氏清如先生墓志铭》:“为文章峭简精强必己出,读书条解支劈,凿虚蹑空,旁抉曲导,必窥意理之所至。”
地支。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今日甲子,时加于巳,支伤日下,气不相受。”
天干地支
古代军事术语,指地形对彼我双方出兵均不利。
孙子·地形》:“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Zhī)姓。
动词
引申为附属,隶属。
Attach
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衢州,故会稽太末也,民姓徐氏,支县龙丘有偃王遗庙。”
支部
支撑,维持。
Support
左传·定公元年》:“天之所坏,不可支也;众之所为,不可奸也。”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支撑
引申指砌垒,建造。
Build
陆文夫《特别法庭》:“(他)想请小汪帮他买点石灰支灶。”
抗拒。
Resist
战国策·魏策三》:“赵王恐魏承秦之怒,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
支御
阻塞。
Block
《庄子·天地》:“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纆缴,睆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
竖起,伸出。
Reach out
支棱
丈量,计算。
Calculate
《后汉书·窦宪传论》:“士有怀琬琰以就煨尘者,亦何可支哉!”
支付,领取。
Pay
汉书·赵充国传》:“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
杨万里《出真阳峡》:“郡官只怨无供给,支与真阳数石峰。”
处理,应付。
Deal with
《敦煌曲子词·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大丈夫,自支料,不用教人再三道。”
支对,支理
打发人离开。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摺:“大姐,你娘支我哩……小生在此,实难久住,不如趁此离门,倒也好看。”
支开
谓支使、调遣。
Dispatch
张宇《境界》:“‘你又要啥?’王大娘问,‘说,把人支得流星不落地。’”
支使,支派
支吾搪塞。
红楼梦》第一○四回:“(贾芸)来到家中,只见倪家母女正等着呢。贾芸无言可支,便说是‘西府里已经打发人说了,只言贾大人不依。’”
支支吾吾
形容词
繁琐。
Cumbersome
袁宏道《与伯修书》:“弟谓永明一向只道此事是可以明得的,故着《宗镜》一书,极力讲解,而岂知愈讲愈支,愈明愈晦乎?”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高雨农序》:“道光壬辰秋,余初次归田,暇辄类次前后所为杂文,自知体杂而辞支,不足以言载道。”
量词
物品如蜡烛、铅笔等的计量单位。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便有一十五六岁的小和尚点了两支蜡烛来。”
参考资料: [5]

古籍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凡支之属皆从支。𢺶,古文支。章移切 [6]

说文解字注

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此於字形得其义也。章移切。十六部。
𢺶,古文支。
上下各分竹之半。手在其中。 [7]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章移切。《正韵》旨而切,音巵。《说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注:徐锴曰:竹叶下垂也。《增韵》:俗作攴,非。
又《韵会》:庶也。《诗·大雅》:本支百世。传:支,支子也。《仪礼·士昏礼》:支子则称其宗。注:支子,庶昆弟也。
又《广韵》:持也。《左传·定元年》:天之所坏,不可支也。
又《周语》:武王克殷,作诗以为飮歌,名之日支。注:支,拄也。
又《广韵》:度也。《晋书·职官志》:有度支尚书。
又《韵府》:支,券也。《魏书·卢仝传》:一支付勋人,一支付行台。韩愈《寄崔立之》诗:当如合分支。注:今时人谓析产符契为分支帐。
又《大戴礼》:燕支地计众,不与齐均也。注:支,犹计也。
又《玉篇》:支离自异。《类篇》:一曰分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支离分赴。注:支离,分散也。
又《玉篇》:载充也。
又《韵会》:十二支,辰名。《史记·天官书注》: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岁隂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又《後汉·王符传》:明帝时,以反支日,不受章奏。注:凡反支日,用月朔为正,十二支终戌亥,反还於子丑。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为反支也。见隂阳书。
又国名。《书·禹贡》:崑仑,析支,渠搜,西戎卽叙。注:马云:析支在河关西。《前汉·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注:应劭曰:黄支在日南之南。
又《西域传》:条支国临西海。
又山名。《史记·匈奴传》:出陇西,过焉支山。注:焉支山,在丹州。
又荔支,果名。《后汉·和帝纪》:旧南海献荔支。
又姓。《庄子·列御》:朱泙曼学屠龙於支离益。《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後赵录》:司空支雄。
又与胑肢通。《易·坤卦》: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疏:四支,犹人手足。
又与枝通。《诗·衞风》:芄兰之支。《前汉·扬雄传》:支叶扶疎。
又与栀通。《前汉·司马相如传》:鲜支黄砾。注:鲜支,卽今栀子树也。
又《集韵》:翘移切,音只。令支,县名。《齐语》:刜令支。注:今为县在辽西。
又《集韵》:支义切,音寘。扬子《方言》:南楚谓謰謱为支注。 [8]

书法字形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字形对比图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12]

音韵集汇

播报
编辑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清
章移切
tɕje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清
章移切
ʨiɛ
上声
开口呼
全浊
雉两切
ȡiɑŋ
去声
开口呼
全清
支义切
ʨiɛ
韵略
平声
章移切
增韵
平声
章移切
中原音韵
阴平
支思
全清
tʂï
中州音韵
平声
支思
争时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全清
旨而切
tʃie
切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清
章移切
分韵撮要
阴平
第三几纪记
(音韵资料来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