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汉语文字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师(拼音:shī)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师”为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单位,由此引申指军队。“师”在商周时代属于最大的军队编制,人数众多,故“师”又引申为众人。后转指官名,又专指掌教民之事的官职名称,引申指教师,掌握专门技术或知识的人,还引申指模范、楷模。也作动词用,表示效法、学习。另外“师”还作尊称用。 [2]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 第2版》 [3]、汉典网 [4]
中文名
拼    音
shī
繁    体
部    首
丨(传统归“巾部”) [3]
五    笔
JGMH
仓    颉
ILMB
郑    码
KDNL
笔    顺
竖、撇、横、竖、横折钩、竖
字    级
一级(编号0413)
平水韵
上平四支 [5]
总笔画
1+5;3+3
统一码
U+5E08
注音字母
四角码
2102₇
造字法
会意字(存疑)
字形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异体字
𠦵、𠵀、𢂖、𢃋、𩇱、𨸲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 [2]
“师”字的本义因各家对字形的理解不同而说法不一。分析“师”的古文字,有人把其左边理解为“弓”,右边理解为“矢射中人足”,左右合起来理解为“弓发,矢射中人足”(康殷《文字源流浅说》)。从这个角度理解,“师”字给人们的第一感受当是由弓矢之威形成的军队之威。商周赠白跨时代军队的最大编制为“师”,一师有2500人。 [6]
“师”字的甲骨文(图1)有的解释为甲骨文“”字的立放,甲骨文的“丘”写作“图A”。有的解释说古代军队远征会扎营,往往依靠着山丘扎营,因此以“丘”的立放来表示军队“师”这个概念。 [7]
金文的“师”字(图2)承袭了甲骨文形体,实际在殷商甲骨文中已经有图4、5一类的金文形体轿民重,是在“𠂤”的旁边增加了一个“帀”字驼估灶。这个“帀”在古代表示“众”的意思,即“匝”字,又是周、环绕的意思,军队聚在一起有众多之意。说端春秋战国秦汉文字亦作“帀”(图6、9、12、16、20)小篆的“师”字以金文形体为基础,字体结构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汉字简化时将左部“𠂤”简化为一竖一撇。 [7]
军队由各级单位组成,布署作战时才桨弃备以整个编制单位进行动,故师字引申为军队编制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炒拘师为军。”军队的各级组织必有长官,故师字又用页拔阀为军队中二千五百人编制单位的长官之称。如《左传·成公十八年》:“旅不偏师。”杜预注:“师,二千五百人之帅也。”“师”又用为动词,义为征伐。如《周礼·地官·州长》:“若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 [8]
军事长官是兵士的领导者、指挥者、教育者,故师字又引申为古代教导贵族女子的女教师。如《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毛传:“言,我也。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书育人的先生亦与之类象,故师字又引申为老师。军事长官、女教师、老师应该是被领导者和被教育者的榜样,故师字又引申为榜样、可以效法的人阿狱。 [8]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古代军队的编制以二千五百人为一师。现代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军或集团军,下辖若干旅或团。
division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
军队。
army;troops
《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史记·齐太公世家》:“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
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师;班师;师出无名兴师动众
众人;民众。
the masses
《诗经·大雅·文王》:“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郑玄笺:“师,众也。”
《左传·哀公五年》:“师乎,师乎,何党之乎!”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十都为师。
《尚书大传》卷四:“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
泛指大城市。
《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
京师
长,首领。
leader
《周礼·天官·序官》:“甸师,下士二人。” 郑玄注:“郊外曰甸,师犹长也。”
《后汉书·傅燮传》:“天下非复汉有,府君宁有意为吾属师乎?”
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战国·屈原《离骚》:“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周礼·春官·大宗伯》:“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掌握专门知识或精通某种技艺的人。
《孟子·告子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檟,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
《新唐书·阎立本传》:“閤外传呼画师阎立本。”
技师;画师;琴师;魔术师;工程师
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人。
teacher;master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荀子·性恶》:“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
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傅;导师;拜师
师范的简称。
师大;师院;幼师;中师
榜样。
model
《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官名。太师的省称。周代辅佐国君的官员。
《尚书·召奭》:“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左右。”
官名。太子的属官。
《汉书·王莽传中》:“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
官名。“师氏”的省称。周代教民的官。
《周礼·天官·大宰》:“三曰师,以贤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
官名。指王府的属官。
《晋书·职官志》:“王置师、友、文学各一人。”
《隋书·百官志下》:“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置师、友各二人,文学二人。”
官名。军事长官。
strategist
《左传·成公十八年》:“旅不倡师。”注:“师,二千五百人之帅也。”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古代凡专掌一职之官皆称“师”。
《周礼·天官·追师》:“追师,掌王后之首服。”贾公彦疏:“追师,掌冠冕之官。”
特指乐官。
musician
《论语·卫灵公》:“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Master
《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佛印乘机又劝子瞻弃官修行。子瞻道:‘待我宦成名就,筑室寺东,与师东隐。’”
师太;法师;禅师;祖师
《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坎下坤上。
《易·师卦》:“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神名。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椟燎祀司中司命飘师雨师。”郑玄注引司农云:“风师,箕也;雨师,毕也。”
“狮”的古字。狮子。
《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乌戈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
姓氏用字。参看“师姓”。
形容词
指众多。
《汉书·礼乐志》:“磑磑即即,师象山则。”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所产生的称谓。
师母;师兄;师弟
动词
出兵征伐;进军。
dispatch troops
《周礼·春官·肆师》:“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则为位。”
《新唐书·段秀实传》:“嗣业因请宰遂东师,以秀实为副。”
指动武;械斗。
清·顾炎武《〈莱州任氏族谱〉序》:“于是乎饮食之事也而至于讼,讼不已而至于师,小而舞文,大而弄兵,岂非今日山东之大戒?”
驻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地理》:“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
谓以师礼相待。
《荀子·正论》:“今世俗之为说者,以桀纣为君,而以汤武为弑,然则是诛民之父母,而师民之怨賊也,不祥莫大焉。”
学习;效法。
imitate
《尚书·皋陶谟》:“百僚师师。”
《孟子·离娄上》:“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师古;师法;师心自用
顺应。
《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陆德明释文:“师,顺也。”
汉·扬雄《太玄·穷》:“师在心也。”茫望注:“师,循也。”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9]《现代汉语词典》 [10]《汉语大字典》 [11]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六】【帀部】疎夷切(shī)
二千五百人为师。从帀从𠂤。𠂤,四帀,众意也。
𠦵,古文师。 [12]
〖注释〗①师: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周制也。”②从帀从𠂤(duī):孔广居《疑疑》:“𠂤,俗作堆,积聚也。聚则众,散则寡,故自有众意。币,俗作匝,周徧也。众则周,寡则不周,故匝亦有众意。”

说文解字注

二千五百人为师。《小司徒》曰:“五人为伍,五伍为㒳,五㒳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师,众也。京师者,大众之称。众则必有主之者,《周礼·师氏》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党正》《旅师》《闾胥》注曰:“正、师、胥皆长也。师之言帅也。”
从帀,从𠂤。会意。疏夷切,十五部。
𠂤,四帀,众意也。𠂤下曰:“小𨸏也。”小𨸏而四围有之,是众意也。说会意之恉。 [13]

广韵

䟽夷切,平脂生 ‖ 师声脂2部(shī)
师,师,范也。众也。亦官名,《大戴礼》曰:“昔者周成王幼在繦褓之中,太公为太师也。”又姓,晋有师旷。又汉复姓,十二氏。《左传》卫大夫褚师圃、马师颉。郑有乡校,子产云“是吾师也”,其后以校师为氏,陈悼太子偃师,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扶风传》有范师利蔓。《世本》云:“郑有子师仆。”殷时掌乐有太师挚、少师阳。宋有乐人师延世,掌乐职。后有宋大夫师延宜。《风俗通》云:“有牧师氏。”《春秋释例》楚有师祁黎,后汉末有南阳师宜宫,善篆。䟽夷切。六。
【校释】①师宜宫:当作“师宜官”,汉末书法家,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 [14]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部】 师;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7
古文:𠵀、𠦵、𢂖、𩇱
《唐韵》疏夷切。《集韵》《韵会》霜夷切。《正韵》申之切,并音狮。《尔雅·释诂》:众也。《释言》:人也。郭注:谓人众也。
又天子所居曰京师。《诗·大雅》:惠此京师。《公羊传·桓九年》:京师者,大众也。
又《说文》:二千五百人为师。《周礼·地官》:五旅为师。注:二千五百人。《诗·大雅》:周王于迈,六师及之。传:天子六军。疏:春秋之时,虽累万之众,皆称师。《诗》之六师,谓六军之师。《易·师卦》注:多以军为名,次以师为名,少以旅为名。师者,举中之言。
又《玉篇》:范也。教人以道者之称也。《书·泰誓》:作之师。《礼·文王世子》:出则有师。师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又《玉篇》:象他人也。《增韵》:法也,效也。《书·臯陶谟》:百僚师师。传:师师,相师法。
又长也。《书·益稷》:州十有二师。注:师,长也。
又神名。《周礼·春官》:以槱燎祀风师雨师。注:风师,箕也。雨师,毕也。屈原《离骚》:雷师告余以未具。注:雷师,丰隆也。
又国名。《史记·大宛传》:楼兰姑师。注:二国名。姑师,即车师也。又县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有匽师。注:帝喾所都。
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
又师得,宫名。《前汉·扬雄传》:枝鹊露寒,棠黎师得。注:师古曰:师得宫,在栎阳界。
又兽名。与狮通。《前汉·西域传》:乌弋山出师子。
又姓。《前汉·师丹传》:丹,琅琊东武人,哀帝时为大司空。又右师,左师,俱复姓。 [15]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师字书写笔顺
左旁窄,右旁宽,顶部左旁高,底部右旁低。第一笔短竖收笔略过横中线;第二笔竖撇起笔高,撇尖伸向短竖下方。第三笔横低于左旁,第四笔短竖在竖中线。 [3]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ʂ
i̯ər
王力系统
ʃ
ǐei
董同龢系统
s
ed
周法高系统
s
ier
李方桂系统
s
rjid
西汉
东汉
jiəi
jiə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əi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脂之
jiei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ʂ
i
拟音/王力系统
ʃ
i
拟音/董同龢系统
ʃ
jei
拟音/周法高系统
ʂ
iɪi
拟音/李方桂系统
ji
拟音/陈新雄系统
ʃ
ǐe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6-17]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上平六脂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踈夷切
ʃjei
集韵
平声
上平六脂
开口呼
三等
次清
霜夷切
ʃiI
礼部韵略
平声
霜夷切
增韵
平声
霜夷切
中原音韵
阴平
支思
开口呼
全清
ʂï
中州音韵
平声
支思
生之切
洪武正韵
平声
二支
全清
申之切
ʃie
分韵撮要
阴平
第十六师史四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