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汉语文字
收藏
0有用+1
0
删(拼音:shā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3]。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由表示竹木简的“册”和“刀”组成。“删”本义指去掉、消除,特指从文章中去除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引申指一般意义的减少、削减。凡有删除必有节取,因此“删”又引申指节取、选录。 [12]
(*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异体字)
中文名
拼    音
shān
部    首
五    笔
MMGJ [1]
仓    颉
BMLN [1]
郑    码
QQAK [1]
笔    顺
撇、横折钩、撇、横折钩、横、竖、竖钩
字    级
一级(编号:0815) [3]
平水韵
上平声第十五·删 [4]
总笔画
7(部首2,部首外5)
四角码
7240₀
统一码
基本区 U+5220 [1]
注音字母
ㄕㄢ
笔顺编号
3535122
造字法
会意字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字
刪、𠜂、𠛹、𡬬、𨚿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会意字享洪舟。“删”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作罪拒章图A(《合奔承悼集》22075) [14]。颈戏脚您甲骨文字形,套愉左边是“”,册是古代编串起来的竹木简,也就是古代的书籍;右边是“”。殷商时代,古人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刻错了就用刀刮掉然后再刻。后来古人用毛笔蘸墨在烤干的竹简或木片上写字,黑色墨汁会浸入竹木的纹理之中,一旦写错了,也只能用刀子把错字刮掉重写。因此,古时的书写工具除了毛笔,还有与之配套的文具——书刀。“删”就是用书刀来修改文字,表示削除、除掉的意义,如“删削、删除、删正”。直到当代,人们在修改文章时还会说“删掉某个字、删除某句话、删改某一段”。
因删削文辞要有所取舍,“删”引申为修改取舍的意义,如“增删、删减、删补、删存、删繁就简”。古书记载孔子删《诗》《书》,就是指《诗》《书》写在竹简或堡体捉木牍殃凝上,孔子以刀删改,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删”由此又引申为多拳誉选取、摘录的意义,如“删本、删节、删诗为三百篇”等。 [12-13]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动词
削除;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
delete;
dispel
《汉书·律历志上》:“删其伪辞,取正义,着于篇。”
《汉书·刑法志》:“若开后嗣,不若删定律令。”
巴金《〈往事与随想〉译后记(一)》:“这些‘随想’,我颇想删去它们。”
删除;删改;删繁就简
节取;择取
revise
《汉书·艺文志》:“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隋书·经籍志一》:“孔子观其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
唐·韩愈《读荀》:“孔子删《诗》《书》,削《春秋》,合于道者着之。”
删节;删略
消除;消失
唐·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归来殒涕揜关卧,心之纷乱谁能删。”
清·周亮工《同人柏台茅屋成》诗:“游仙未必此中闲,百念难删竟自删。”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 [5]《汉语大字典》 [6]

古籍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四】【刀部】所奸切(shān)
剟也。从刀、册。册,書也。 [7]

说文解字注

“剟也”注:凡言删剟者,有所去即有所取。如《史記·司馬相如傳》曰:“故删取其要,歸正道而論之。”删取猶節取也,謂去其侈靡過實,非義理所尚,取其“天子芒然而思”已下也。既録其全賦矣。謂之删取何也?言録賦之意在此不在彼也。《藝文志》曰:“今删其要,以備篇籍。”删其要謂取其要也。不然。豈劉歆《七略》之要孟堅盡删去之乎?詳言之則如《律曆志》曰:“删其僞辭,取其義者箸於篇。”約言之則如《相如傳》《藝文志》。
“从刀册。册,書也”注:説從刀𠕋之意也。云“𠕋,書也”者,謂凡簡牘非必受於王之符命也。《築氏》“爲削”鄭云:“今之書刀。”凡艸刱不定者,以削削之謂之删,因之凡刊落不用者皆謂之删。所姦切,十四部。 [8]

广韵

所姦切,平刪生 ‖ 删聲元1部(shān)
删,除削也。又定也。所姦切。又所晏切。五。
【校釋】所晏切,諫韻所晏切無“删”字。 [10]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 删
古文:𠛹
《唐韵》所奸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奸切,並音澘。《说文》:剟也。从刀册。册,书也。古以𥳑牍,故曰孔子删诗,言有所取舍也。会意。《广韵》:又除削也。《前汉·律历志》:删其伪辞,取正义著於篇。 [9]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书写提示
“册”宽“刂”窄,顶部“册”低,底部“刂”低。“册”,主体居左半格;首笔竖撤长于第三笔竖撇,第三笔竖撇紧贴竖中线;末笔横在横中线,两端出头。“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二十七删
开口呼
全清
所奸切
ʃan
集韵
平声
二十七删
开口呼
全清
师奸切
ʃɐn
礼部韵略
平声
师奸切
增韵
平声
师奸切
中原音韵
阴平
开口呼
开口呼
ʂan
中州音韵
平声
寒山
师关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十删
全清
师奸切
ʃan
分韵撮要
阴平
第二十五翻反泛发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2]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王力系统
ʃ
ean
董同龢系统
s
an
周法高系统
s
ran
李方桂系统
s
ran
西汉
东汉
隋唐
王力系统
ʃ
an
董同龢系统
ʃ
an
周法高系统
ʂ
an
李方桂系统
an
陈新雄系统
ʃ
an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2]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ʂan
55
阴平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ʂæ̃
213
阴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sæ̃
21
阴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san
55
阴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suan
55
阴平
旧读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suan
44
阴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ʂæ̃
212
阴平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suæ̃
21
阴平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sæ̃
21
阴平
新读
晋语
太原
sæ̃
11
平声
吴语
苏州
sᴇ
44
阴平
吴语
温州
sa
44
阴平
湘语
长沙
ɕyan
33
阴平
湘语
长沙
san
33
阴平
新读
湘语
双峰
sua
55
阴平
赣语
南昌
san
42
阴平
客家话
梅县
san
44
阴平
粤语
广州
ʃan
53/55
阴平
粤语
阳江
ʃan
33
阴平
闽语(闽南语)
厦门
san
55
阴平
闽语(闽南语)
潮州
saŋ
33
阴平
闽语(闽东语)
福州
saŋ
44
阴平
闽语(闽北语)
建瓯
suɪŋ
54
平声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 [11]、汉典 [2]